新生儿脐部疾患,系指断脐时结扎手术欠妥,或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。 脐湿 由于断脐后沐浴,脐部被水湿所侵,或护理失宜,脐部受尿液浸渍而成。症见脐带脱落后,脐部渗液不干,或有红肿。治予收敛固涩。 (1)艾叶。 用法:将艾叶烧灰,填脐中。 (2)处方:煅龙骨、枯矾各等量。 用法:共研细末,取适量撒敷脐部,敷料固定,每日1换。 脐疮 由于脐湿长期不愈,或脐带脱落过早,摩擦损伤,感染邪毒,化热生腐侵蚀脐周。症见脐部发红,甚则波及脐部周围。肿胀疼痛,化浓糜烂,兼有发热,烦躁不安。治以清热解毒。 (1)地蚕适量。 用法:用地蚕研末,敷脐上,数次即愈。 (2)黄柏3克。 用法:将黄柏研细末贴患处。 (3)龙骨6克。 用法:将龙骨煅烧后研细末,敷于患处。 脐肿 由胎毒或感染病毒引起,症见肚脐红肿、灼热、疼痛或伴有发热,恶寒,烦躁不安,啼哭口开等。治以清热解毒,散结消肿。 (1)茯苓、车前子各3克,甘草0.6克,陈皮0.9克,通草0.9克。 用法:共煎汤灌之,一剂即安。 (2)艾绒适量。 用法:用艾绒包裹五分硬币1个,外包纱布,压在脐部固定,7天换药1次,直至痊愈。 (3)艾绒、食醋各适量。 用法:将艾绒置醋内浸泡,将突出的脐疝复位后,把醋艾绒置脐内,填满为度,将硬纸垫压盖在脐孔上,胶布固定。 |
验方 >